网易首页 > 网易体育 > 2016里约奥运 > 正文

没有拼搏何来成功?你需要知道这些"女排往事"

0
分享至

从上世纪80年代五连冠开始,女排,成为一代国人的“情结”。在当年中国体育其他项目还远没有进入世界一流的时代,女排的突破,给期待胜利已久的中国人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而国人也给了女排至高的荣誉,郎平、袁伟民、孙晋芳等成为时代的偶像,而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被称为“女排精神”,被各行各业所尊崇。

今天开动“纸上的时光机”,带你一起回顾一下女排历程,和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道路。

1982年在秘鲁首夺冠

起步于苦练

从上世纪70年代被日本压倒性完虐到上世纪80年代登峰造极的五连冠再到后来一次次跌宕起伏的成绩颠簸,中国女排从来只把酸楚留给自己,把荣誉带给国家。

上世纪70年代,举国上下经济困顿,没有完善训练器材,甚至没有像样的训练场,主教练袁伟民带领女排姑娘们进行“魔鬼训练”。

为了练出球到手上就能控制住的本事,他让男陪练拿着球从高台上朝下砸,队员则站在墙角处接,接不起3个好球就不能停。因为没有闪躲的空间,队员们常常被砸得遍体鳞伤。一次,主攻曹慧英被球砸中了脑袋,当场就晕了过去,被抬回宿舍躺了3天才能下床。

为了练习扣球,郎平每天早、中、晚都要各扣300次,练到最后常常手臂僵硬,双手都失去知觉,这样日复一日的训成后来的铁榔头。

“她的扣杀力量几乎和男运动员一样,每场比赛多达90次的跳杀,是其他人的两倍还要多”,曾经在雅典奥运会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教练陈忠和这样评价巅峰时期的郎平。

没有像样的排球馆,就在竹子搭起的“竹棚”里练,哪怕浑身总是被沙土、木刺扎得血淋淋;没有成熟的技术走捷径就笨鸟先飞玩命练,今天累虚脱了倒下了,明天依然要爬起来继续摸爬滚打。靠着不要命地奋斗,她们终于在最困苦的年代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载誉归来

五连冠高峰

1981年11月16日,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各行各业无一例外地暂停了脚步,只为全民收看收听一场决赛的直播,因为这一天,是女排日。郎平和她的队友们,7战7胜完败主场作战的世界霸主日本队,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大概永远无法想象这带给国人的是怎样的振奋和昂扬,在穷顿困苦的年代,顶着东亚病夫的敌意,我们凭一己之力走上世界之巅扬眉吐气,因为女排精神,因为这场奇迹般的胜利,整个中国沸腾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们又接连拿下各大赛事的大满贯,实现了排球史上空前的“五连冠”。女排姑娘们的形象还登上了邮票、日历、纪念币、纪念章,这些听来不可思议的事例,是我们父辈们时至今日依然仰头自豪的永恒记忆。

2004年雅典奥运会

黄金一代离去后的低谷

胜负常有时,1988年汉城奥运会争冠失利后,中国女排进入低谷,随着“黄金一代”的离去,后继乏人的女排成绩一路滑落。

直到2001年,陈忠和扛下了主帅大旗,面对这一批经验和实力远不足欧美的女排新生代,他重提了当年的“竹棚精神”,他说,除了苦练,我们别无他选。

虽然在早已是现代化的排球馆里,姑娘们接受的训练强度和老女排毫无分别,每周只有半天休息,主力宋妮娜和队长陈坤作为全队的重中之重,甚至连一个半天都没有休过。

一向以笑容示众的陈导,训练中却异常严格,不达要求决不能休息,只要一个上午的训练课,大家都能湿透两套衣服,每一次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陈忠和曾这样描述自己每天的状态:“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的还是第二天该怎样给队员练,一想就是两三个小时,第二天不到8点就又起来开始一天的训练,没有一天能松下来。”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俄罗斯2:0领先,几乎就要稳稳把金牌拿到手的时候,中国姑娘却顶住压力连扳三局,奇迹般地逆袭获得了冠军。

还记得周苏红最后一个大力扣杀锁定胜利的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曾经“五连冠”的身影,那一刻,我们都兴奋又无比清醒地知道,中国女排又回来了。

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她们依然要放手一搏,“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这就是中国女排。

然而,历史又一次轮回,青黄不接是任何一支队伍都逃脱不了的魔咒。2008年北京奥运只获得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止步四强。

12年后再创辉煌

2013年,郎平继1995年后再度作为教练回归,队员大换血,教练组扩充,她说目标很简单,没有想要不要去重夺世界冠军,就是要为中国排球培养新人,培养教练,让女排精神后继有人。

“我跟袁头儿(袁伟民)也说,我应该是老女排最后一个还在一线的了……还是有一种女排情结,希望培养一些年轻队员和年轻教练,让中国女排一直保持在世界上的高水平。”

她是严格的教练,遇到该亲自示范的一定会上场,哪怕后来要花上长时间做理疗恢复。

50多岁的人,和20岁正当青春的小姑娘们一起训练,下了课队员休息了她还要一遍遍反复地看录像研究,曾一度累到晕厥。她说自己也不可能再教一个十年了,能把一线执教献给国家,也是应该的。

2015年,郎平首次带队拿下世界杯冠军,让中国女排时隔10年再回世界之巅,我们又看到了希望。

2016年里约奥运会,小组赛不在状态的姑娘们却在淘汰赛中越挫越勇,时隔12年再度杀入奥运会决赛。

郎平说,失去的一切,我都要拿回来。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官方:长春喜都在客队休息室放置封建迷信物,对球队罚款3万元

官方:长春喜都在客队休息室放置封建迷信物,对球队罚款3万元

直播吧
2025-07-02 22:58:05
德国专家评价各国高铁:日本及格,法国优秀,中国却用了这4个字

德国专家评价各国高铁:日本及格,法国优秀,中国却用了这4个字

文史道
2024-07-05 12:08:28
贝克汉姆家的小七长大了!身材高挑瘦身成功,颜值完胜三个哥哥

贝克汉姆家的小七长大了!身材高挑瘦身成功,颜值完胜三个哥哥

麦大人
2025-06-25 12:16:39
拉扯十年!美国空军A-10终于要谢幕了,162架全部退役,一架不留

拉扯十年!美国空军A-10终于要谢幕了,162架全部退役,一架不留

战刃
2025-07-01 20:40:20
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直到了解豆蔻是什么:实在是太形象了

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直到了解豆蔻是什么:实在是太形象了

大千世界观
2025-06-27 08:41:52
B站原游戏合作部总经理被依法逮捕

B站原游戏合作部总经理被依法逮捕

新京报
2025-07-02 22:15:06
记者:加拉塔萨雷只愿给1500万,曼联和富勒姆联系恰20经纪人

记者:加拉塔萨雷只愿给1500万,曼联和富勒姆联系恰20经纪人

懂球帝
2025-07-02 10:40:18
小S二女儿承认画作参考了Labubu,网友:别把抄袭说的那么好听

小S二女儿承认画作参考了Labubu,网友:别把抄袭说的那么好听

温读史
2025-07-02 09:57:45
进入滕帅时代!勒沃库森今夏大重建 已卖人赚近2亿+买人花1亿欧

进入滕帅时代!勒沃库森今夏大重建 已卖人赚近2亿+买人花1亿欧

直播吧
2025-07-02 17:59:11
仅剩一月,中方将单骑赴会,美揭示中国底牌,欧盟盼华高抬贵手

仅剩一月,中方将单骑赴会,美揭示中国底牌,欧盟盼华高抬贵手

时尚的弄潮
2025-07-03 08:20:35
曝海港有意矿工边锋,1800万欧买的,踢过欧冠,身价高达500万欧

曝海港有意矿工边锋,1800万欧买的,踢过欧冠,身价高达500万欧

小金体坛大视野
2025-07-03 08:26:56
广东人喜欢什么车?理想L6第10,雷克萨斯ES第4,小米SU7排第2

广东人喜欢什么车?理想L6第10,雷克萨斯ES第4,小米SU7排第2

柳先说
2025-07-02 15:07:29
湖人队记:湖人不可能用八村塁&一个首轮签&克内克特去换维金斯

湖人队记:湖人不可能用八村塁&一个首轮签&克内克特去换维金斯

雷速体育
2025-07-02 14:35:07
英国摇滚乐队成员公开辱华,连日韩网友也纷纷表示谴责!

英国摇滚乐队成员公开辱华,连日韩网友也纷纷表示谴责!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07-02 18:00:12
续航扛得住!2025款特斯拉Model Y改款上市 老车主吐槽:配置没升级

续航扛得住!2025款特斯拉Model Y改款上市 老车主吐槽:配置没升级

沙雕小琳琳
2025-07-03 01:32:37
胡塞怒了!以伊停火后以色列暴打加沙,胡塞用高超音速导弹反击

胡塞怒了!以伊停火后以色列暴打加沙,胡塞用高超音速导弹反击

小鱼爱鱼乐
2025-07-03 08:51:17
每到夏天我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女装就不能自带胸垫?

每到夏天我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女装就不能自带胸垫?

果壳
2025-07-02 08:31:55
F1:曝维斯塔潘加盟梅奔!与拉塞尔互换东家,霍纳强硬表态

F1:曝维斯塔潘加盟梅奔!与拉塞尔互换东家,霍纳强硬表态

体育妞世界
2025-07-03 04:52:41
女生称大学毕业3年后摆摊被老师要求删视频,“说我影响了学校声誉”,校方:不属实,学校支持各种方式就业

女生称大学毕业3年后摆摊被老师要求删视频,“说我影响了学校声誉”,校方:不属实,学校支持各种方式就业

极目新闻
2025-07-02 07:43:32
李氏家族噩梦开始降临,李嘉诚儿子被踢出局,该放弃卖国的心思了

李氏家族噩梦开始降临,李嘉诚儿子被踢出局,该放弃卖国的心思了

大白话瞰世界
2025-07-02 13:29:37
2025-07-03 09:43:00

体育要闻

亚洲人的身体素质,怎么打NBA?

头条要闻

天津一公司体罚员工让"狗爬"每个员工都爬过 多方回应

头条要闻

天津一公司体罚员工让"狗爬"每个员工都爬过 多方回应

娱乐要闻

杨幂别再营销幼态审美了!美是多元的

财经要闻

浙江中涌连环案:诈骗集团狡兔三窟

科技要闻

销量跌,股价涨,特斯拉演给谁看?

汽车要闻

17.3英寸的巨幕中控 全新零跑C11把"影院"搬上车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美国媳妇第一次抱刚出生的女儿,又吐舌头又眨眼:心都要化了!

数码要闻

借助三星的帮助 OLED MacBook Pro仍有望于2026年推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普京、马克龙时隔近3年再通话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