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8月9日报道:
今年是陈若琳第二个本命年,上一个本命年里,她的手骨折了。2016年8月,23岁的陈若琳将参加自己的第三届奥运会,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但是在中国跳水队,她却也是位不折不扣的老将了。
与前两届不同,里约奥运会的跳水比赛场地设在室外,这对于“每次一到室外比赛就跳不好”的陈若琳来说并非好消息,她撸起右边裤腿露出了系在脚踝上的红绳,嘟囔着“希望今年能顺利一点儿。”
已难回巅峰 “跳台女王”落选单人赛
陈若琳从未在奥运会上“失手”过,连续赢得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单人和双人项目的4块金牌,与伏明霞、郭晶晶和吴敏霞并列中国跳水队金牌榜榜首。今年8月,里约热内卢,玛利亚•林克水上公园,已经很难回到个人最佳状态的“跳台女王”不会再站在单人比赛的跳台上,卫冕冠军坦言,无缘里约奥运会10米台单人比赛有些遗憾,毕竟这很可能是她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落选在陈若琳的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年龄是一方面,恢复能力也是一方面,小队员能力、压水花都比我要好,所以很早也想到过这个问题。”
尽管挑战单人项目综合能力有所下降,但陈若琳已经在跳台双人项目实现了长达9年的统治。她在世界大赛上从未将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冠军让出过,五届世锦赛、六届世界杯、两届奥运会,9年13连冠,从跳台上一起翻腾而下的冠军搭档7年里换了6个,有的早已改了行当,以至江湖上戏称“流水的搭档,铁打的若琳”。
通过选拔赛的竞争,陈若琳和她的搭档刘蕙瑕顺利拿到了奥运门票。这让她有机会在里约成为中国跳水队的新一代传奇——23岁时赢得个人第五枚奥运金牌。
着急没法训练 与身体对抗是当务之急
对陈若琳来说,与自己身体的对抗是当务之急。最直接的体现是去年的伤病,腰、肩、膝盖的伤全赶在了一起,将近半年没有系统训练。“那阵子治疗蛮痛苦的,也挺失落的,每天一到了训练的时候,我就坐在那儿看着他们练,自己也练不了什么,心里挺不舒服的,那种心情也没法说,不太想去回忆了。”说到这里,陈若琳苦笑着叹了口气。不过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很快浮上嘴角,“那句话叫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嘛!”
年龄增长,体能下降,是陈若琳在经历身体发育期后面临的另一瓶颈,参加比赛早,比赛经验丰富,以至于外界常误会陈若琳已经很“老“了,领队周继红不得不经常向媒体解释她的队员刚23岁而已,是个 “年轻的老队员”。不过陈若琳在接受网易体育采访时坦言,对于跳台这个项目,自己已不再年轻。
“平时训练强度一旦上来,整个人就特别疲劳,很难恢复,甚至会影响隔天的训练。”陈若琳感慨。她举了个例子,“我记得小时候看比较大的运动员跳10米台,翻不过来或者水花压不住,摔到水里去了,当时根本不理解,怎么可能会这样下去?现在体会到她们的辛酸了。”
备战伦敦奥运会期间,陈若琳在11分钟的训练时间里能跳7组10米台动作,且没有一次失误,这样的训练强度和成功率让队友们望尘莫及。现在的陈若琳,说自己压不住水花是正常的,也正在训练中调整,“离奥运会越来越近了,各方面肯定在提升的。”
今年2月在里约进行的跳水世界杯上,陈若琳与刘蕙瑕搭档赢得了女子十米台的冠军,这次奥运比赛场地的练兵,也为陈若琳顺利拿到奥运门票增添了不少砝码。
16岁夺奥运重磅金牌 陈若琳:我一度飘飘然
在陈若琳之前,中国选手已经连续两届无缘女子10米台单人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陈若琳在前四轮落后的情况下,最后一跳完美逆转,让那枚分量很重的金牌重新回到了中国人手里。上一个赢得该项目奥运冠军的中国选手是伏明霞。
赛后周继红和她相拥而泣也成了那届奥运会的经典画面之一。鲜花、掌声、赞誉、奖金一夜之间涌向了这个还不到16岁的姑娘,陈若琳因为自己的上佳表现,在初中学生的年岁感受到了走向顶峰的滋味。“失去了两届奥运会的金牌被我拿到,那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回首7年前的高光时刻,陈若琳历历在目。
巅峰的感觉多半不会持续太久,北京奥运会后,陈若琳遇到了成长中最大的瓶颈——身体发育,体重增长过快,力量增长跟不上,动作质量因此受到影响。与之相随的是比赛中信心减弱,2009年世锦赛、2010年世界杯连续屈居单人跳亚军。陈若琳萌发了不愿再跳的想法。
主管教练任少芬和领队周继红给了陈若琳莫大鼓励,为她制定了大运动量的训练计划,明确要求她控制体重,据报道,在伦敦奥运会前,任少芬为身高1米58的陈若琳定下了体重警报线——92斤。
对于要在伦敦奥运会上出成绩的跳台女选手来说,体重每长一公斤相当于在空中翻腾时多背了一公斤沙袋。2012年伦敦奥运会,当陈若琳以悬殊的30分优势卫冕时,她才觉得自己彻底走出低谷。鲜花、掌声、赞誉、奖金如同四年之前纷至沓来。更高层面的社会评价是,“陈若琳与伏明霞、郭晶晶和吴敏霞并列中国跳水队金牌榜榜首”。彼时她还没有过20岁生日。
“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很厉害,在跳台上连续拿两届单人金牌的好像没有。”奥运会之后,“跳台女皇”、“陈若琳时代”等标题多次见诸报端,陈若琳的自豪感没有像体重那样被努力控制,“一段时间内有些过于自信了。”陈若琳后来回忆时说。
状态跌到谷底 陈若琳:爬也爬不起来
随后的两年里,陈若琳屡次受到年轻队员的冲击。2013年世锦赛单人跳台中输给小将司雅杰,屈居亚军;2014年世界杯、2015年世锦赛因状态欠佳缺阵单人项目。“那两年状态一下子又跌下去了,爬也爬不起来。”
去年6月的队内选拔赛上,同样因为不在状态仅位列第六,直接导致其落选里约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单人项目。“那段时间每天就是累,不知道为什么会累。”不过在双人项目中,她还是保持着不错状态。
2015年喀山世锦赛陈若琳搭档刘蕙瑕拿到了双人台10米冠军,走下领奖台陈若琳没有向往常一样露出感染力的笑容,眼眶有些红润。人在逆境时取得成绩总会觉得来之不易,前段时间状态差,每天训练又很辛苦,连治疗都能睡着。通过比赛证明自己,是里约奥运会前陈若琳最大的自我肯定。
忆两战奥运心酸 “我也曾那么厉害”
平时训练完回到宿舍,陈若琳经常看自己当天训练的画面,研究对每个细微动作的改善。有时候心情不好,她会看看自己在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上的比赛视频, “看完觉得好心酸啊,(我)曾经也是这么厉害的人啊!”
参加过两届以上奥运会的元老,女队里目前只有陈若琳和吴敏霞,因为有大自己7岁的“霞姐”为榜样,陈若琳从不认为自己在队里算前辈,“大家都互为榜样,相互学习,我不用带他们,因为我自己也得往上爬呀,自己水平也得提高。”
三届奥运会搭配三个搭档,从王鑫、汪皓到今年即将一起出征里约的刘蕙瑕,大部分人记得的只有“铁打的若琳”,“可能我一直在队里,我的前两个搭档都是参加完一届奥运会就退役了或当教练,就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吧。”
回忆起曾经一起拿到过奥运金牌的搭档,陈若琳说:“跟王鑫,动作风格比较像,跳起来更容易同步;汪皓的话,我各方面都得迁就她,可能会稍微累一点。”
刘蕙瑕比陈若琳小将近5岁,后者曾在接受采访时称刘蕙瑕是这几个搭档里相对最好配合的,“她会迁就我,有时候同步不齐,或者她单个动作哪里不好,我会跟她说,她也会积极地问我。”陈若琳说。
在上海封闭集训期间,陈若琳和刘蕙瑕住在一个房间,“每天一起吃饭,一起训练,一起跳双人,整天形影不离,比双胞胎还双胞胎的感觉。”陈若琳笑着说。她希望里约奥运会上,能跟刘蕙瑕共同努力拿到金牌。
尽管个人能力很难回到巅峰状态,但已经历过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和世锦赛,并实现过大满贯的陈若琳认为,现在的自己更成熟,“以前比赛总紧张,怕跳不好影响搭档,现在抗压能力比较强,越到大赛好像越能顶得住”。
展望里约 陈若琳露不安
不过采访结束,聊起自己本命年的事情,刚在房间接受完治疗的陈若琳还是露出了年轻姑娘的不安模样,笑着说“好紧张啊”。
让陈若琳紧张的,除了本命年这种并不美好的心理暗示,可能还有里约室外场地对她的考验。“每次一到室外比赛就跳不好,也不知道为什么。”与陈若琳说法一致的是,2014年全国锦标赛在上海进行,室外场地加夜间比赛,使得陈若琳搭档吴圣平跳出了组合双人参赛以来的最低分数,最后遗憾摘银。
但从过往战绩看,“一到室外就跳不好”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成立。从2009年开始,陈若琳先后经历了罗马、上海和巴塞罗那连续三届室外比赛,其中双人项目三枚金牌无一旁落,单人比赛于2011年在上海问鼎过。
最有力的证据是今年2月的跳水世界杯,作为中国跳水队内部奥运会前的一次重要选拔,同时也为了适应奥运比赛场地,中国队尽遣主力。陈若琳搭档刘蕙瑕挺过了室外场地刮风、赛前下雨等种种不适,赢得双人十米台冠军。
结语:
谈到里约的目标,陈若琳说:“当然希望中国队包揽八块金牌,但现在全世界都在对抗中国,对我们来说特别艰难,但我们相信团结起来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