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板子该打谁的屁股?)
据北京晚报:
对于中国排球来说,成绩一直不错的女排是亲闺女,而成绩不光鲜的中国男排则属于“继子”,这种待遇排球圈内人士都明白。“继子”的各种待遇不佳,导致中国男排越来越萎缩,而越没成绩就越没人疼,多年来形成了恶性循环。
昨天下午在东京男排落选赛中,中国男排2比3不敌加拿大队,无缘里约奥运会,32年冲不破进军奥运会这道障碍,这一现象不值得中国排协反思?
无对抗无球星
东京记录下了中国男排这代球员们奋斗的历程,袁志、初辉、张晨、焦帅、崔建军上演了他们在国家队的绝唱,可梦想仍没实现。从已故名帅戴廷斌带出的“黄金一代”汪嘉伟、沈富麟,再到沈富麟和汪嘉伟先后挂帅,带出的第二个“黄金一代”周建安、张翔,一直到现在,实际上中国男排再无真正的球星,没人挺身而出,于是关键时刻无法突破自我、改写历史。
1980年因抵制中国男排没参加奥运会;1984年替补前南斯拉夫队而走了一趟奥运会,但那不算本事;除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东道主身份直接晋级外,中国男排从未从资格赛一路凭真本事杀进过奥运会。自从国际排球职业化以来,中国男排被甩得更远了,国内联赛鲜有人员流动,联赛运作也是一潭死水,幸亏最近4年北京汽车排球俱乐部敢于创新,引进高水平外援,大力改善男排球员待遇,以北汽模式夺取两届联赛冠军,进而刺激了老霸主上海男排迎头赶上,近来各队也纷纷跟进,高水平外援先后来到中国联赛。正是有这些高水平外援在一起训练和比赛,才促进了中国本土球员的较快成长。上赛季夺冠的上海队戴卿尧、陈龙海和童嘉骅进步最大,尤其提升了对当今男排运动的认识和临场应变能力。眼下这支中国男排在身体条件基本不吃亏,球员各有特色,但缺乏队中球星级的核心,所以中国男排没有质的飞跃。
无交流无名帅
郎平多年在国外打拼,宽广的视野和独特的经历让她逐渐成长为世界级名帅,这是近年中国女排重新崛起的关键因素。中国男排待遇不及女排,而且又缺郎平这样的名帅指导,突破之路自然更加艰难。其实如果国内联赛缺乏见识,若能让中国男排多走出去,长长见识也可以,然而,说起这事又是一把眼泪。
中国男排这次落选赛中打得相当顽强,只可惜关键时刻豁不出去,原因何在?说白了就是缺乏见识。在这个4年奥运周期里,中国男排自动放弃了参加世界男排联赛的权利,放弃了许多去国外探营和拉练的机会,国际比赛打得太少,没机会和当今世界一流水准的球队沟通交流,现在让他们打关键战、关键球,怎能不手软心慌?像这次战法国队、打波兰队,我们都有胜机,可一到关键时刻,男排队员就怯场,不敢赢。看上去是队员不争气,实则是中国排协不作为。
现在不少人怪罪谢国臣无能,其实42岁的谢国臣是当前国内教练中的佼佼者。从球员到助教再到主教练,谢国臣还是有一套的,否则中国男排这次拦网不会这么好。但在临场指挥和应变上,谢国臣确有失误之处。现在国际排联要在奥运会上尝试使用平板电脑联网进行鹰眼系统操作,从这次比赛开始尝试,而我们对这套系统不熟,连运用挑战鹰眼的方法都不习惯,挑战什么,何时挑战都不懂,更不会利用它来打乱对手的比赛节奏,原因很简单,就是国际比赛太少,这能全怪谢国臣?中国男排是该孤独作战么?
无市场无生存
当今世界三大球高度职业化,暂时国内没有职业联赛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球员,也借池养鱼,远赴欧洲联赛效力。而我们排球的职业化发展差得远,不要说与欧洲联赛相比,就连近邻日韩都比不了。当今社会,竞技体育如果缺少了市场化的运作和开发,就很难有生存的空间。像中国男排的多数人,其实未必愿意到国家队效力,因为没有前途和钱途,他们虽然都很爱国、也有职业荣誉感,但没有类似中超和CBA那样的国内联赛环境,他们靠什么生活与生存?
有人会问,同样的职业环境下,中国女排何以情况不同,球员们都抢着进国家队?原因同样简单,尽管在职业化方面,女排并不比男排更优越,但中国女排长期享受着政策红利,待遇优渥,只要能进中国女排,不仅能在经济上有所收获,而且球员也能成为明星,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同时,由于中国女排每年国际比赛多,打好了比赛,球员就能增加自己的国际价值,进而赢得未来到其他国家联赛打球的机遇,因此,女排国手们有动力、有前途,这是男排无法比拟的。
现在中国男排招队员,国家队教练组得主动和地方队教练和球员沟通,才能说得动本人来国家队。许多球员因为联赛也难以转会到北京、上海这样的俱乐部球队,在前途不明的情况下,许多男排队员只好赶紧转型,在黄金期就退役了,所以,东京男排之败背后的原因是综合的、复杂的、多年积累的矛盾的结果,不只是场上的失败。由于目前国内像郎平这样的女教练极少,女排教练人才通常来自于男排,如果男排发展萎缩,意味着未来女排各地方队教练梯队的人才缺失也会出现,真到那个时候就悔之晚矣,对于这一趋势,不知中国排球的管理者们是不是意识到了危机?
(本报东京今晨专电)
特派记者 孔宁 J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