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奥运年·奥运人】一家独大已成历史 中国羽毛球女单打法落后心结难解)
本文转载自界面新闻。
挥拳,振臂,呐喊,一向内敛的王仪涵在武汉体育场难掩激动。在此之前,她刚刚击败队友李雪芮,拿下亚锦赛女单决赛的胜利,这也是王仪涵时隔25个月再次获得的国际大赛冠军。
这一声声的呐喊中,除了是对自己打破两年冠军荒“致敬”之外,还包含着对捍卫国羽女单荣誉的渴望——在王适娴止步亚锦赛女单八强之后,王仪涵和李雪芮势不可挡,将四位世界排名前十的奥运劲敌先后淘汰,直到会师决赛。“我们女单能够进入决赛,是一种肯定,也积累了更多一些信心,”夺冠后的王仪涵说道。
这样的强势,在过去两年异军突起的世界女单格局中,极为少见。不过,一次亚锦赛的胜利,依然难以掩饰国羽女单的里约困境。
自1981年羽毛球世界杯,陈瑞珍夺得中国第一个女单世界冠军以来,国羽女单就开始争金夺银的“圈地运动”。单就世界三大赛而言,从1981至2011年的三十年间,中国羽毛球女单选手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中获得了30个冠军。自2001年起,中国女单更是豪夺世锦赛八连冠,成为世界羽坛最强大的一支劲旅。
最被熟知的谢杏芳和张宁等一代选手离开赛场后,国羽女单呈现出群芳争艳格局。从王琳、卢兰到汪鑫,再到如今的王仪涵、王适娴、李雪芮,这样的集团优势,让中国女羽在伦敦奥运周期内的战绩相当辉煌——李雪芮和王仪涵包揽伦敦奥运会女单冠亚军,王适娴和汪鑫包揽亚运会女单冠亚军,卢兰、王琳、王仪涵包揽了伦敦周期内三届世锦赛的女单冠军。
从伦敦回来后,王琳和汪鑫便一同退役了。作为国羽近年重点培养的女单选手,李雪芮、王仪涵、王适娴依然是里约奥运周期的主力,被称为“二王一李”配置。然而,进入里约时间后,国羽女单的坠落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2013年,世锦赛广州主场,王仪涵止步16强,王适娴在1/4决赛出局,两人均输给了年仅18岁的印度黑马辛德胡。李雪芮虽然只身打进决赛,但最终苦战三局不敌泰国选手拉特查诺。这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女单首次无缘世锦赛冠军。稍显安慰的是,当年,“二王一李”依然能在超级系列赛上连番冲锋陷阵,收获7冠。
不过,14年来首次丢冠,李永波显然不能对此满意。“我最不满意的是教练员、运动员的懈怠,还没有从伦敦奥运会五金的荣耀中走出来,”在总结2013年战绩时,李永波说道。他强调,这是女单近年来受冲击最大的一年,与此同时,他表示2014年是中国羽毛球队“二次创业”的开始。
在女单方面,“二次创业”的最大动作是更换教练,由陈金取代张宁担任女单组的主教练。这位国羽总教头表示,之所以决定用男教练来带女队员,是把女子技术男性化的思路通过训练尽快转变过来。当选女单主教练的第二天,陈金便率队征战2014年首个超级系列赛韩国公开赛,中国女单拿到了一金一铜。随后,在第二站的马来西亚公开赛上,三名女单队员闯入四强,并会师决赛。由此看来,陈金的起步较为顺利。
但初尝甜头的李永波和陈金没想到,2014年却是更为艰辛的一年。世锦赛女单决赛,李雪芮被西班牙选手马林逆转,继去年失利后再次与冠军失之交臂。除了连续两届世锦赛丢冠,当年的中国公开赛、香港公开赛以及世界羽联总决赛,中国女单均无人闯入决赛,女单三将全面陷入低谷。
与李雪芮连续两届世锦赛屈居亚军相比,更可怜的是,2015年国羽女单无人杀进世锦赛四强。 此外,全年12站超级系列赛中,仅有三项冠军入账。一个鲜明的对比是,2011年,中国女单夺走了11站超级赛的冠军,剩余一站赛事中国队没有派主力选手参加。20年来的全英赛,国羽从来没有连续两年让女单金牌旁落,但这一幕同样发生——西班牙名将马林在2015年折桂,今年则是日本选手奥原希望登顶。
可以看到,往年具备集体作战优势的国羽女单,如今整体战绩一年比一年糟糕。面对此情此景,国羽的解释往往是伤病和心态问题。不可否认,长期征战的疲劳、身体恢复手段不科学等,都会导致球员的身体出现损伤,以至于在场上面对对手时总是顾忌自己的伤病。与此同时,汪鑫、王琳等擅长外战的选手退役后,“二王一李”都暴露出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弱点。
除了伤病等因素,国羽女单的急速坠落还与技术打法相关。过去三年,李永波不止一次指出“我们选手的打法已经落后”——当今女子羽坛技术男性化趋势明显,攻势打法逐渐占据主流,而国羽女单仍多以拉吊为主。女单三大主力中,李雪芮的力量和速度不及伦敦奥运前后,王适娴进攻同样不够犀利。王仪涵虽然进攻坚决,但打法单调而缺少变化,且失误相对较多。即使陈金晋升为女单主教练后一直试图加强队员的进攻意识,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明显。
相对于“二王一李”的整体低迷,世界羽坛却是群英并起的局面。用李永波的话说,中国女单一家独大已成为历史,如今能战胜中国女单主力的国外劲敌不下十人,包括世界第一马林、力量出众的内维尔、打法凶猛的辛德胡、泰国世界冠军拉查诺以及一批日韩选手等。其中,西班牙名将马林是当今羽坛的女单霸主,去年12站超级赛中拿到了五冠,夺得过去两届世锦赛桂冠,被认为是里约奥运女单项目的最有力竞争者。
毫无疑问,自2013年世锦赛拉查诺打破中国对女单冠军的垄断之后,这些中国队的对手还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中国队并非不可战胜。“如今对手面对中国队员不再畏惧,反而敢于发起冲击,中国队员的心理优势已不复存在。”陈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或许,对于女单项目而言,更重要的“二次创业”是放下包袱去培养新人,弥补“二王一李”后继无人的断层局面。回看羽坛劲敌,马林和拉差诺都出生于1994年,辛德胡和奥原希望则是1995年生,山口茜更是出生于1997年。可以预见,国羽女单的困境在短时间内将难以改观,让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到国羽女单的竞争中是未来几年的重要任务,但这显然无法解决里约奥运的燃眉之急。
另外,里约奥运会的单打名额从三人缩至两人,客观上又加重了国羽的压力。无论是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李雪芮,还是从未染指过奥运会冠军的王仪涵、王适娴,都很渴望登上里约赛场。四年前,王适娴正是在“四选三”竞争中无缘伦敦奥运。
当前,李雪芮在大赛经验以及奥运积分上都领先队友,占据一席已无太大悬念。至于另一席位到底归王仪涵还是王适娴,才是教练组面临的真正难题。李永波称,在积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会以外战成绩作为选择标准——在里约奥运的积分周期上,王仪涵输掉了14场外战,王适娴则落败10场,后者占据着优势。不过,亚锦赛夺冠后,王仪涵又在很大程度上“逆转”了局势。
为此,在武汉,记者曾这样问及夺得女单桂冠的王仪涵:“离目标不远了吧?”28岁的上海姑娘擦了擦汗笑着说:“还远着呢。”毫无疑问,对王仪涵和国羽女单而言,里约奥运会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网易刊登此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网易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